从业人员、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话共建“全民残疾预防体系”
8月2日,2024年徐汇区第八次全国残疾预防日系列活动的首场主题沙龙活动率先启动证券从业人员。来自上海市残联、徐汇区残联、徐汇区卫健委、徐汇区体育局以及辖区专业医疗机构、儿童康复机构、特教指导中心和特教学校、基层残联、热心助残的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士和残疾人工作者济济一堂,共同探索残疾预防五大行动推进的前沿方向和难点痛点,并邀请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残疾预防专委会主委李觉发表专家点评。
徐汇区现有约2.6万名持证残疾人,还有700余名“阳光宝宝”,老龄人口则超过34万名,老龄化程度超过35%证券从业人员。完善残疾预防工作网络,建设“三级残疾预防”体系,是实现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在沙龙活动中,与会专家和从业人员分享了近年来徐汇区在加强残疾预防工作方面的成果和最新进展证券从业人员。
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科主任杨坚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上午我查房了十五六个病人,其中三个老人是因为摔倒导致打钢钉或者上钢板证券从业人员。”跌倒是老年人致病甚至致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预防老年人受伤、残疾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年前,徐汇区中心医院已联合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海大学,用人工智能来赋能老年人防跌倒干预项目。
杨坚现场拿出手机“安利”他们开发的老年人跌倒风险筛查小程序,不少现场观众也饶有兴致地跟着示范一起体验证券从业人员。小程序里有题库、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等内容,老人在手机里进行自我评估、了解防跌倒干预知识后,也可以再进一步到社区医院进行专门的测试。徐汇区中心医院通过检测520多例样本,建立了有2400余个数据的大模型,以人工智能来评估老人是否具有跌倒风险以及风险的轻、中、重程度,对于风险人群还可以生成动态更新的康复训练处方。杨坚表示,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徐汇云医院”远程开展步态平衡干预等方式,吸引更多老人参与防跌倒预防,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主动预防、主动健康的理念越来越普及证券从业人员。全国自强模范、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韩颖是一名后天失明的盲人,她用自己在工作仅一年后就因为眼疾逐渐失明的经历现身说法:“我当时去了国内外很多医院求医,用了当时最好的技术,但那时的治疗方案现在已经淘汰了。即使黑暗不可避免,我们也可以充满信心地坐在这里,活成一道光。”
展开全文
徐汇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一年来,徐汇区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推动残疾预防纳入徐汇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网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预防的良好氛围,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证券从业人员。日前发布的《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计划(2024—2026)》明确提出“试点和推广智慧阳光康健苑”,这标志着徐汇区首创的智慧阳光康健苑开始向全市复制推广,把康体融合这一康复体育阵地嵌入到全市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中。
来源:上海徐汇
评论